摘要: 1963年6月30日,为了反映中国民间舞蹈的繁荣景象,邮电部发行《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特种邮票全套6枚。邮票图案描述的是畲族婚礼舞的场面,发行量300万枚。这是畲族婚礼仪式上常跳的一种舞蹈。而且表现出瑶族人民勇敢而乐观的精神面貌。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1963年6月30日,为了反映中国民间舞蹈的繁荣景象,邮电部发行《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特种邮票全套6枚。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畲族婚礼舞”。邮票图案描述的是畲族婚礼舞的场面,发行量300万枚。这是畲族婚礼仪式上常跳的一种舞蹈。舞姿优美,寓意深刻,烘托出婚礼的喜庆气氛。在这枚邮票图案上,羞涩的、含情脉脉的新娘头戴凤冠,彬彬有礼、勇士般的新郎披红挂彩,载歌载舞,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再现了新郎和新娘舞蹈的幸福情态。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白族绕山林”。邮票图案是白族绕山林的场面,发行量500万枚。这是云南大理的白族舞蹈。舞蹈热情洋溢,鼓舞人的劳动热情。邮票画面上是白族男子吹着一支横笛,白族女子手舞足蹈,生动地展示出了舞蹈行列的一个横断面。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瑶族长鼓舞”。邮票图案是瑶族长鼓舞的场面,发行量200万枚。长鼓舞分为“女打”、“武打” 两种,前者柔和,后者粗犷,多表现劳动生活。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矫健而抒情,舞曲优美动听,反映出瑶族质朴、浪漫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表现出瑶族人民勇敢而乐观的精神面貌。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黎族三月三”。邮票图案是黎族三月三的场面,发行量100万枚。这是表现男女青年爱情生活的舞蹈,因而充满诗情画意,让人羡慕、留恋。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佧佤族刀舞”。邮票图案是佤族刀舞的场面,发行量100万枚。表现过去佧佤族人民与统治者英勇斗争的生活,刻划了不屈的劳动人民形象。
.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840/format,jpg/quality,q_85)
“傣族孔雀舞”。邮票图案是傣族孔雀舞的场面,发行量100万枚。孔雀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傣族人民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舞姿多模仿孔雀动作,矫健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6枚画面均采用我国画家倪常明创作的原画进行设计。这组邮票反映了六个民族极具诗情画意的舞蹈形式,动作设计上有典型的代表性,颜色搭配和谐。作者以简练的手法描绘各种舞蹈,使我们能从小小的邮票中欣赏到各种优美多姿的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三组邮票从图案内容上看,采用分散方法,把各个民间舞蹈单独处理,突出表达各种舞蹈的特点,使得每幅画面既能独立成篇,又能配合成组,比较灵活。为了在整体上求得统一,每幅画面都采用“双人舞”进行构图。展示了我国18个民族的18种不同的舞蹈,表现出我国在舞蹈艺术方面的成就。
《中国人民警察节》纪念邮票的发行时间
虎小版 虎小版邮票价格收藏价值高吗
Nov-07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小全张)
1981年鸡四方邮票价格 1981年鸡四方邮票收藏价值
1997年邮票年册价格 1997四方连邮票年册价收藏价值
旧街小巷通用邮票介绍及图片 旧街小巷邮票价值分析
编78,8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 编79,8分,“机动水稻插秧机”。 相关阅读: 编号邮票发行期间,我国的集邮活动尚未恢复,集邮的全面复苏是在1978年以后。
邮票的收藏逐渐在市场上火热起来,直至今日邮票收藏群体逐渐壮大。经过360邮币网的小编对邮票最新行情价格是多少钱的详细介绍,以及对邮票行情价格表一览详情的详细解析,想必各位此时此刻对于邮票收藏与投资的大概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了。
《诗词歌赋》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面值4.8元,内容分别为杜甫吟诗、东坡填词、居易醉歌、曹植作赋。第四图表现了曹植《洛神赋》的场景,曹植若有所思,洛神容仪服饰华美,乘车而来,飘逸脱尘。
生肖邮票是市场风向标,如今第一轮1990年马版涨到700元,第二轮2002年马版也涨到600元,因此,《甲午年》(马)邮票的开局走势,一定程度影响明年上半年的市场。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城隍庙旁,是江南园林艺术瑰宝之一。豫园占地30余亩,国内叠石成山,蓄水成池,楼台亭阁,精巧雅致,有“奇秀甲于江南”之誉。
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明隆庆元年,被任命为蓟门镇总兵,年仅40岁的戚继光担任起了守卫北京门户的重任。明万历十三年,他卸职回到老家登州,两年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