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所知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最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即成都平原北部的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4公里许,北临沱江支流鸭子河,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4800年~2600年左右.三星堆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所知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以人像、面具、神树、太阳、动物为表现主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神巫文化色彩。三星堆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最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2012年9月26日,为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三星堆青铜器》特种邮票,全套2枚。分别为“戴冠纵目面具”和“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小型张一枚,名为大立人像。其中“大立人像”小型张是全国第一枚地方题材的全息小型张邮票,采用局部全息烫印工艺,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将大立人像的典重庄严、威仪形象生动呈现在邮票上。
邮票为“戴冠纵目面具”。画面主图为“戴冠纵目面具”,背景为出土的各种青铜器线构图(分别为左上“纵目兽面像”,左中“兽面”,左下“神轮”,右上“人面像”,右中“二号坑A型人头像”,右下“双龙兽面”)。
邮票为“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画面主图为“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背景为出土的各种青铜器线构图(分别为左上“人面像”,左中“神轮”,左下“兽面”,右上“纵目兽面像”,右中“双龙兽面”,右下“二号坑A型人头像”)。
小型张为“大立人像”。邮票是“大立人像”,背景以青铜器外型中心的位移衬线作为装饰,不断向外发散的衬线似年轮又如声波,即象征着三星堆在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地位,也象征着悠久但影响深远的古蜀国灿烂青铜文化,充满地域感。背景中的人物面具装饰图案也彰显了古蜀国浓郁的宗教文化和强烈的地域性。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邮票设计者千哲,小型张设计者张强,该套邮票设计以三星堆青铜器为主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深邃的背景辅以青铜器的线构图,若隐若现。小型张设计以大立人像为中心,不断向外发散的衬线似年轮又如声波,在不同角度下,线条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营造出炫动效果。整套邮票设计烘托出三星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与光辉。
此外,邮票印制工艺与设计的完美结合,采用了先烫后印激光全息技术与高网线多色胶印相结合的印制方式,主图处理细腻丰富,色彩厚重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充分表现出三星堆文化的灿烂与历史厚重感。画面上时隐时现的镭射效果,透射出了古代青铜器的神秘,突出了邮票的表现意境,是一套胶印工艺邮票的佳作。
为纪念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周年。世博会主题的邮票也是大家喜欢收藏的邮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与世博会小版邮票以及价格。
10月11日中国邮政发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此套邮票是今年我国邮政发行的第26套新邮,共包含1套1枚,面值1.2元,以下是此套邮票详细信息: 邮票规格:3333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10枚 整张规格
生肖邮票是市场风向标,如今第一轮1990年马版涨到700元,第二轮2002年马版也涨到600元,因此,《甲午年》(马)邮票的开局走势,一定程度影响明年上半年的市场。
《千里江山图》绢本为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无作者款印,后人据题跋推断为北宋王希孟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我国已经发行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系列邮票,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邮政将在2015年6月13号发行了中国首枚父亲节邮票——《感恩父亲》特种邮票一套1枚,面值1.20元。邮票规格为正方形,将采用胶印加局部全息烫印工艺。该套邮票由张安朴、张乐陆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