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万历通宝的由来,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为九万锭。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由两京及全国各省铸行,名目有金背、火漆、镟边等。
万历通宝的由来,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私铸取利的现象。
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由两京及全国各省铸行,名目有金背、火漆、镟边等。
万历二十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万历二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宝钞已停,户部改铸铜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
折二钱铸量不多,制作精良,偶有背星月者,价格颇高。但如果万历通宝小平采用楷书,背面如果是无字的称之为光背,它的存世量非常多,市面上也很容易找到,因而其收藏价值和升值能力都比较低。
毕竟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沉淀,可以完好保存下来的万历通宝可以说是不容易的。锈色处理好了,就可以长时间收藏也不用担心再次损坏万历通宝的问题了。万历通宝是明朝盛世最具代表性的一枚铜钱,作为收藏来说是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
万历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万历通宝光背者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此外,还有银质“万历通宝”钱。
之所以大家都比较关心万历通宝值多少钱,主要是因为很多人都想尽快对它了解之后,可以更好的收藏这枚古钱币。
万历通宝多是铜钱,但是也有用银铸造而成的。折类的万历通宝铸造量非常大,但是它的每一枚都做工精良,如果背面有字的价格更是不菲。“正”的价格是500元,“江”是600元,而最高的是“河”和“户”,高达500元。小平背的是背纹的则要1500元。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此年号沿用45年。“万历通宝”作为神宗的年号钱,铸造量很大。在万历钱中,有一种体型硕大的镇库钱,据图谱记载此品为一级“无定价”。通体灰褐色包浆,为半生不熟之品。明朝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了48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