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洪武通宝背“三福”铜钱 100.00-200.00万 110.00万
洪武通宝牧牛花钱 118.80-137.60万 118.80万
明 洪武通宝背“二福”、 94.00-108.00万 113.44万
明“洪武通宝”一组四枚 78.50-89.50万 111.27万
明“洪武通宝”折三背“济” 69.00-79.00万 101.35万
明·大中、洪武通宝背桂五 55.00-69.00万 69.20万
明代“洪武通宝”背“五福 41.00-52.00万 55.71万
明 “洪武通宝背五福、十 无底价 45.64万
明 洪武通宝铜钱(背济) 42.00-53.00万 44.37万
明 “洪武通宝”背“二福 31.00-42.00万 44.03万
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
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时代在变化,货币也在变化,在明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货币名为“洪武通宝”。截至到目前,一共有五十八种款式被发现。
通过洪武通宝古钱币的图片,我们看到的是外圆内方的古币模样形状。要能够百分百的确定该古币是真品,反复确认古币的真实性,对于要收藏洪武通宝的收藏家来说,自然也不例外了。投资者选择进行洪武通宝的投资,原因自然也就在于此了。
而在钱币上既称宝又有纪重,并且是有系统、能成套的方孔圆钱,则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铸的洪武通宝纪重钱。郭死后,他统率其部,接受小明王韩林儿的封号。
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到八月,因宝钞流通受阻,为坚决实行纸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
明洪武年间铸钱,局地较多,版式繁复。而在林林总总的洪武钱中,谱载洪武通宝背济折三型钱,较为珍稀。 展目此枚洪武铅钱,铅质无疑。这一书体书意正是洪武钱之典型,无疑无邪矣。
洪武通宝价格大全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
洪武通宝价格 洪武通宝的图片及价格
洪武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发行的一种货币。为洪武元年,朱元璋命令宝源局以及其他宝泉局共同铸造的,由工部主管,下设宝源局。为了避讳,朱元璋特下令,将所有的铸钱一律改名为洪武通宝,而不是洪武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