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8月31日为通令公布日期,号邮票已于1950年8月1日发售使用。全套邮票在1952年4月22日停售,1952年5月15日停用,可在1952年5月15日到6月30日调换。(在新疆是1952年10月1日停用,195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调换。
图序 | 图名 | 面值 |
---|---|---|
8-1 | 红字 | 50元 |
8-2 | 蓝字 | 100元 |
8-3 | 蓝字 | 100元 |
8-4 | 绿字 | 200元 |
8-5 | 紫红字 | 200元 |
8-6 | 黑字 | 400元 |
8-7 | 黑字 | 400元 |
8-8 | 黑字 | 400元 |
志号:改5
时间:1950-08-31
规格:18x21mm
齿孔:12.5°, (2)(3)无齿孔
整张:200枚(20x10)
版别:胶版
印刷:上海三一印刷公司, 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原票(2)(3)为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印制,其余为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其中(1)(2)(3)(8)原票未正式发行。1950年8月31日为通令公布日期,(1)(2)(4)(6)号邮票已于1950年8月1日发售使用。全套邮票在1952年4月22日停售,1952年5月15日停用,可在1952年5月15日到6月30日调换。(在新疆是1952年10月1日停用,195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调换。)
P.S. 有集邮者发现改5 100元/16分票邮局全张的第121号票的加盖,存在着子模特征。加盖面值“100”四周双边框线左下角,即左直边框线与下横边框线交界处,外单框线间断,形成约1mm的开口。原因可能是制版过程中由母模翻制子模时子模破损造成的。
改8是专为东北地区邮资向全国统一邮资过渡而特殊发行的两套低面值邮票。1951年7月1日全国统一邮资前,东北地区有一个过渡时期邮资,即从1951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邮资以人民币标示,人民币与东北币按1∶9.5折合计算之,如平信为人民币525元。
这套后来被编为 "改1" 的加字改值邮票以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为原票. 1950年5月5日为通令公布日期, 800元面值的邮票已于1950年2月下旬开始发售使用. 1952年4月22日停售, 1952年5月15日停用, 可在童年5月15日至6月30日调换.
原票为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印制,其余为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全套邮票在1953年7月8日停售,1954年8月1日停用,可在1954年8月1日到9月30日调换。
上海永宁印刷公司机盖。原票为中华邮政单位邮票。全套计4种面值票,分别为交通图、邮递员图、泰山玉皇顶图、飞机图、火车轮船图。
1949年8月12日,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发行一套“毛主席像邮票”全套9枚。因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印制,故称为“华东区三一版毛主席像邮票”。
京华第一印书馆上海厂加盖。原票全张枚数&加盖全张枚数:200。 原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光华印书馆印制,中央信托局印制处印制,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印制。全套邮票在1953年7月8日停售,1954年8月1日停用,可在1954年8月1日到9月30日调换。
改8 “中华邮政单位邮票(上海大东版)”加字改值
改8是专为东北地区邮资向全国统一邮资过渡而特殊发行的两套低面值邮票。1951年7月1日全国统一邮资前,东北地区有一个过渡时期邮资,即从1951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邮资以人民币标示,人民币与东北币按1∶9.5折合计算之,如平信为人民币525元。
改9 “中华邮政单位邮票(香港亚洲版)”加字改值
原票由香港亚洲石印局印制。1951年5月19日为通令公布日期,全套邮票已于1951年5月初在东北地区发售使用。全套邮票在1952年4月22日停售,1952年5月15日停用,可在1952年5月15日到6月30日调换。(在新疆是1952年10月1日停用,1952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