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民国37年8月20日改革币制用金圆券后,邮资亦随之改以金圆为计费单位,除金圆常用邮票外,并另印制金圆欠资邮票以应需要。由中华书局上海永宁印刷厂浇版加盖黑色。
发行日期:1948.11.1(民国37年)
加盖:上海大业印刷公司
P12.25、P13,无胶
自民国37年8月20日改革币制用金圆券后,邮资亦随之改以金圆为计费单位,除金圆常用邮票外,并另印制金圆欠资邮票以应需要。这是唯一的金圆欠资票,于是利用库存的国父像重庆中央版国币40圆邮票加字改值,作为欠资票售用。图案上端加印新5号宋体「改作欠资」4字,两旁为5号方体「金圆X分」字样,下端刊阿拉伯数字。由中华书局上海永宁印刷厂浇版加盖黑色。
50分,出现一种变体票:漏左下“圆”字。
5元,出现一种变体票:复盖。
民国21年再次印发欠资邮票,票面上英文字样一律取消,中央刊数值。
民国4年第2次印制欠资邮票,改在国内印制,图案格式与第1次在英国印制者大致相同。 1、「中华民国邮政」之「華」字草头顶端分离较阔,2竖方向相反。 2、弧形框上花纹中接连不断的横线只有1条。
民国35年11月1日起国内邮资又有调整,平信资费改为100元,当时用的欠资邮票最高面值仅30元,经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胶版印制,亦为横型,票面文字格式与中信二版欠资票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略异。 500元,玫紫,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20分、60分、2元,蓝,各出现一种变体票:复印。太平洋战争爆发,邮票改在重庆印制。
民国36年以后国币贬值,前向英国德纳罗公司订印的二版欠资邮票,最高面值仅为1000圆,等运到时,已不适用,经另交上海大业印刷公司,用6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浇制凸版,于票面中央,以黑色加盖改值。原票图案与中信二版欠资邮票相同,只有版纹较精细。
民国初年,新欠资邮票未能及时印发,暂将库存前清欠资邮票,由造册处用5号宋字于原票中央加盖直行红色「中华民国」4字,以应过渡时期之需。 红字1分(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倒盖、横双连中缝漏齿。
民欠5 北京一版欠资邮票
民国4年第2次印制欠资邮票,改在国内印制,图案格式与第1次在英国印制者大致相同。 1、「中华民国邮政」之「華」字草头顶端分离较阔,2竖方向相反。 2、弧形框上花纹中接连不断的横线只有1条。
民欠8 香港版欠资邮票
民国26年抗战,邮票改在香港印制,欠资邮票仍用以前北平财政部印刷局之原模,交香港商务印书馆翻版印制,全套11枚,均仍印橘黄色。 1、「國」字内「或」部底下一横起首处与外框一竖连接。 2.、齿孔较粗,背胶薄而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