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上.“崇宁通宝”及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
崇宁通宝: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0年)始铸,年号钱。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贵为一国君王,治国虽无方,但他在书法上却独辟蹊径,自创“瘦金书”,为一代书法宗主。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上.“崇宁通宝”及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在如今的古玩圈子里面,崇宁通宝深得收藏家的青昧.只因收藏价值极高.那么你对崇宁通宝的真假辨别知道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崇宁通宝鉴别:
1.听声音
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喑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怀疑。
2.了解铸造方法
我国古代铸币的铸造,大概经过了子范(土、石,铜)、母范(砖、铜)、翻砂等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真钱还是伪品的各种铸造方法,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的一个有力依据。
3.闻气味
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北宋崇宁通宝铁母1枚
估价(人民币):8,500-10,000
成交价(人民币):9,775
简介
北宋“崇宁通宝”铁母一枚,小字版,直径:33毫米,重量:18.2克,极美品
崇宁通宝此品种钱币爱藏网正在出售,不单只有此品种,爱藏网也有更多的古钱币出售,下载爱藏APP注册即可了解更多【买卖古钱币及鉴定真假估价】
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 崇宁通宝美制,直径34.8mm,厚度2.8mm。
回归现代古玩圈中,崇宁通宝在收藏家眼里可谓是收藏价值颇高,因为北宋古代钱币的在国内的市场上为数并不多见,版别不同的珍品钱币实属罕见,而且许多版本数十年间也就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崇宁通宝作为宋徽宗代表更是具有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过去几年各地拍场的交易数据显示,钱币的交易依然持续火热,展现出其深厚的收藏底蕴。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崇宁通宝版别 矮示:崇字下面的示相对较矮。 长足细字宽缘:宝字足长,字体相对较细,边缘较宽。
崇宁通宝是宋徽宗在位期间崇宁年号发行的铜币,宋徽宗是著名的书法家,“瘦金体”就是宋徽宗自创的字体。崇宁通宝的钱文系宋徽宗御笔亲书。所以崇宁通宝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很高。无论是钱文书法的考究,还是铸造的精整都为上乘,堪称为艺术品。
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崇宁通宝”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如今,“崇宁通宝”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崇宁通宝作为宋徽宗代表更是具有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崇宁通宝小平钱铸量稀少,崇宁通(重)宝折十钱铸量巨大,被世人公认为中国铸币史上四个高峰期之一。根据观察研究,认为该币应为少见的样钱。
2、崇宁通宝普通版:崇宁通宝普通版钱文稍小,笔画稍粗。
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
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具以上特征的大字版“崇宁通宝”诸谱未见。然铁母宁大字者仅见此一枚钱径32.2毫米,穿径8.5毫米,厚3毫米,重14.4克。之所以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
徽宗精通书画,尤以“铁线体”最为得名,又称“瘦金体”。铁画银钩,遒劲有力,在中国书法史上自成一家。其中元丰通宝隶书体钱文沉者、苍劲豪放,相传是苏轼笔迹,在钱币史上有“东坡元丰”之称。种书体皆被用于钱文之中,几乎可称为中国书体的博览会。
所谓“胆水”是指天然的含硫酸铜的泉水。这种胆水只要铜的浓度足够大,就可以做为水法冶铜的原料。不过那时多数人对这种现象没有确切的了解,误以为是铁接触到曾青、石胆就转化为铜了。 约在五代时,“胆水冶铜”正式成为一种实用性生产铜的方法。
收藏市场行情火爆,各个版别的钱币收藏价格也是一涨再涨,而在我国的收藏和流通市场上钱币作假都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古钱币作假,那更是家常便饭,所以说,收藏古钱币的朋友就必须要知晓一些真伪辨别方法才行,古钱币收藏价格都是比较高的,若是买到假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