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平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安南(今越南)、日本等国,历史上也铸有太平通宝。因此,铸行的太平通宝钱币,隶书钱币推行开来,得以流通全国;篆书钱币试铸后,因为时机不成熟或某种意外变故,却未能铸行天下。
太平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铸行,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隶书、篆书对钱形制。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南宋高宗朝前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李婆备起义军,辽圣宗太平年间,明孝宗弘治年间大理国,清代天地会和小刀会起义军,等,均铸有太平通宝。安南(今越南)、日本等国,历史上也铸有太平通宝。安南顺化太祖阮璜,公元1627年铸太平通宝;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8年),民间亦私铸有太平通宝。
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公元984)铸,为宋代第一种年号钱。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8年。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隶书太平通宝,存世量巨,钱文大气磅礴,古拙雄强,雄浑而飘逸,传为太宗御书,钱径25mm,穿径6mm,廓厚1mm,重4克左右。
篆书太平通宝,1995年5月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区,古篆书体,直读,光背,铜质,钱径25mm,穿径6mm,廓厚1mm,重4.3克。
从钱币形制、钱文风格、铸钱工艺以及钱币的共通时代气息判断,篆书太平通宝,可以断定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铸行。与太平通宝隶书钱币,形成宋代的第一种对钱。只是因为太平兴国时期,为太宗的第一个年号,时间不足八年,其时太宗刚刚登基,政、战事忙乱,内稳帝位,安抚人心,外迫吴越纳土,平北汉、征辽国,试图统一交趾(今越南),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因此,铸行的太平通宝钱币,隶书钱币推行开来,得以流通全国;篆书钱币试铸后,因为时机不成熟或某种意外变故,却未能铸行天下。
太平通宝篆书小平钱的发现和肯定,聊补宋代钱币史缺,与隶书太平通宝一同,可以确定为中国货币史重要时期的纲要钱。开宋代以后中国铸币年号钱、对书钱和御书钱之先河,并形成传统、制度,绵延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货币发展的重要阶段。
现在市面上太平通宝的价格大概是在上千元,但是它本身也有不同版本,版本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现在市面上太平通宝的价格大概是在上千元,但是它本身也有不同版本,版本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铸行的太平通宝钱币,隶书钱币推行开来,得以流通全国;篆书钱币试铸后,因为时机不成熟或某种意外变故,却未能铸行天下。
宋代钱币铸行特点明显,通行铸造御书钱,时兴铸造对钱与三体钱,盛行铸造国号钱与年号钱,还出现了由当朝皇帝和文学巨匠亲自书写年号钱文的文化盛事。 宋朝钱币钱文,既有文雅帝王的亲书,也有文化巨匠的挥就,可为多姿多彩。
宋代的年号钱,深刻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钱币铸造。宋代以后,历代王朝铸行的行用钱几乎都是年号钱,年号钱成为了中国历史货币流通的主流品种。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
背有日,月纹象征反清复明之意。 清代太平通宝于1854年7月建造,上海小刀会始铸“太平通宝”钱。前者日与月的图案合成就是汉文“明”字,所以,前后两种形式其标志都是反清复明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