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琉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美丽的艺术品,它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每块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琉璃在我们古代中国曾被叫做“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琉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美丽的艺术品,它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古代中国用琉璃做过很多工艺品,琉璃佛像也是经常出现的琉璃工艺品,如今古代流传下来的琉璃佛像多是在博物馆中收藏,收藏价值不菲。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琉璃佛像以及老琉璃的收藏价值。
琉璃佛像收藏价值
佛教文化的体现
佛教造像艺术是一门集宗教、历史、艺术及工艺的艺术,体现着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琉璃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
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每块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
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
先秦和汉代是古代琉璃出现成熟制品的年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此时的制造工具大多以铁质为主。琉璃的色彩也转为以浅绿色为主。从早期为了追求仿玉效果所产生的不透明的琉璃,到了汉代,已经有一部分琉璃制品变得晶莹剔透了。
老琉璃的功效与作用老琉璃戴久了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危害性,所以朋友们不用担心,相反琉璃对于我们还有一定功效和作用。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老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
老琉璃如今的收藏热度开始上升,琉璃市场迎来了许许多多的投资者和收藏者,但是因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假琉璃,面对流传了千百年的老琉璃,我们需要擦亮双眼,注意鉴别真假老琉璃。老琉璃的保养避免与硬物碰撞或摩擦及与硫磺、氯气等接触。
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到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之后范蠡便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
佩戴琉璃的禁忌 琉璃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动,以免出现表层划伤。 琉璃宜用纯净水擦拭,若使用自来水,需静置12小时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泽与干净,切不可沾上油渍异物等。 琉璃应当避免与硫磺、氯气等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