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9年,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这一决定,是在世界人口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尖锐矛盾的形势下做出的。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
1982.10.16。影写版。P11.5。31mm*385mm。 50(10*5)。[G]。
邹建军。北京邮票厂。
1979年,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要求各国政府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借以提高人们对粮食和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粮食、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全面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这一决定,是在世界人口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尖锐矛盾的形势下做出的。从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0亿,增长最多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
本套邮票共1枚,为“世界粮食日”。主体图案是地球、黄、白、黑三种肤色的人像和麦穗。麦穗居于邮票画面的前景,色呈金黄,造型挺拔,线条有力,两支麦叶左右相扶,形象醒目,很好地突出了“粮食日”这一主题。不同肤色的人像整齐并列,轮廓优美,借鉴了人物剪影的民间工艺形式,使图像生动传神,极具概括力。地球呈扁圆形,线条柔和,与主体图案麦穗形成强烈对比。人像和地球叠置在一起,象征着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民都在重视粮食问题,决心致力于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 图案采用了草绿色的背景底色,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主图配合得十分谐调。图案上端为本套邮票的主题文字:“世界粮食日”,左上角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徽志。作者大胆运用色块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图案设计显得简洁有力,对比强烈,宁静和谐,端庄雅致。
这枚邮票发行于1982年10月16日,今年的世界粮食日,该邮票的主图案为麦穗以及黄白黑3种肤色的人相,很好的展现了世界粮食日的主题,该邮票中不同肤色的人像轮廓刻画的生动形象同时也借鉴了我国传统的古典剪纸艺术文化,整体给人了一种蕴含着世界性农业组织的特色。该事件的背景为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同时这一天每个国家都会按照各国政府的要求展开各种纪念活动,我国发行的这套邮票就很好地为世界粮食作出了纪念,同时也促进了祖国其他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发展。
这套邮票发行于1990年9月22日,纪念了北京第11届亚洲运动会,该邮票共有六幅图画分别展现出了本次运动会中的6个不同体育项目,从图中可以看出画面的描写非常抽象衬托出了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同时也表达出了体育运动文化的丰富多彩。
为了表现对于中国带电工作者的赞美,中国发行了T16 带电作业邮票。这枚邮票为中国影写版邮票的一员,整组邮票分为4枚,均出自于吴建坤之手。
8分, 麋鹿, 744.4万枚。麋鹿作为一个十分稀有的动物也深受其害,保护麋鹿势在必行。为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中国发行了T132 麋鹿(无齿)邮票。
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是世界A级比赛,在中国广州举行。图案采用了广州美术公司何世德先生设计的本届锦标赛会徽。
1979.5.1,影写版,P11*11.5, 40*30mm,50。这次运动虽遭到了镇压,但美国有18万工人争得了8小时工作制,20多万工人缩短了工作时间。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召开成立大会,决定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其中蓝色水珠代表洁净卫生的水;十个水珠代表十年计划,十个水珠构成一个大水滴又代表了积少成多,汇流成海;水滴的洒散象征十年活动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服务;橄榄枝象征人类和平及联合国对十年活动的支持。
T168 赈灾
王虎鸣、赵玉华。面对中国众多的天灾人祸,中国凭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发展到了现在。这枚邮票发行于1991年9月14日,是中国影写版邮票的一枚,齿孔数为P11.5×11,大小为30mm×40mm,大小设计适当,符合大众审美。
J16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
3-1为“欢庆胜利”。画面上一片欢庆的场面,彩色的气球腾空而起,灯笼高悬。面带喜悦的工人、牧民、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少年儿童欢聚在这里,他们怀里抱着小羊羔、稻禾,手举着红宝书和鲜花。 3-2为“草原钢城”。